中国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在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方面贡献重大

3月23日是第64个世界气象日,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气候行动最前线”。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气候…

3月23日是第64个世界气象日,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气候行动最前线”。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气候变化给人类造成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关乎当下,更关乎未来。

世界气象组织确认2023年全球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了1.45℃,再次打破历史纪录。应对气候变化需要行动,关键在于强有力的共同行动。

气候变化对国家粮食安全、人体健康、水资源、生态环境、能源供应、重大工程建设等诸多领域都会带来严峻挑战。中国始终高度重视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减缓与适应并举,可再生能源利用已站在国际前沿。

中国在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方面贡献重大

人类对气候变化并非一开始就看得很清楚,而是经过了漫长的认知过程。这期间,需要严谨的科学研究和有力的证据来说明。那么,这些权威评估是谁来做的?这就要提到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是开展全球气候变化科学评估的权威组织,1988年由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建立。其职责是以科学问题为切入点,对全球范围内有关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以及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措施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方面的信息进行科学评估,并根据需求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供科学技术咨询。

中国是最早参与IPCC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编写的国家之一。从IPCC建立初始,中国就在其组织和工作中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室副主任张永香称:“从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开始,中国的科学家就开始担任IPCC第一工作组的联合主席,一共担任了5个任期。在气候变化科学评估的方面,特别是基础科学的评估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气象局也联合16个部委组成了IPCC的部门工作联络组,在不断地推进IPCC的工作。”

全球变暖与碳循环

之前的短片中我们提到,世界气象组织确认2023年全球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了1.45℃,再次打破历史纪录。那么,全球变暖跟哪些因素有关呢?这就不得不提到碳。碳是构成地球生命的核心元素,也是影响地球环境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碳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焦点。

地球上的碳绝大部分贮存在地壳岩石之中,还有一些储存在海洋、大气、陆地、生态系统等碳库中,这些碳元素在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之间交换、转化和运营,形成全球碳循环。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碳循环的基本过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绿色植物吸收,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碳,有机碳通过食物链再传递给动物,经过这样的方式,碳从外部环境进入了生物圈。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把摄入体内的一部分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入大气;另一部分则由自身贮存下来。待其死亡之后,大部分残体被微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少部分被沉积物掩埋,经过漫长的年代转化为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当化石燃料风化或被燃烧时,其中的碳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回归大气。

经过这样的方式,碳又从生物圈回到了外部环境。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深刻影响着地球碳循环,化石燃料燃烧和土地利用向大气中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

关于作者: 游客

为您推荐